• 主题:南怀瑾先生谈“醒与梦”
  • 《禅海蠡测》醒与梦
    昔人云:“浮生若梦”。然则人生而有梦,殆乃梦中说梦耳。佛法常引梦以为喻,古今论此者,多矣。《礼记》列梦为数十种,《列子》亦为梦作分类。《黄帝内经》亦有梦与病之分类。现代心理学,谓梦乃潜意识之作用。亦有谓乃心理病态之现象,如“梦游症”、“离魂症”等,皆属梦之所摄。

    洪迈《容斋随笔》曰:“汉《艺文志·七略》杂占十八家,以黄帝、甘德占梦二书为首。其说曰:杂占者,纪百家之象,候善恶之证,众占非一,而梦为大,故周有其官。周礼太卜掌三梦之法:一曰致梦,二曰觭梦,三曰咸陟。郑氏以为,致梦夏后氏所作,觭(ji)梦商人所作,咸陟者,言梦皆得,周人作焉。而占梦专为一官,以日月星辰占六梦之吉凶,其别曰正,曰噩,曰思,曰寤,曰喜,曰惧。季冬聘王梦献吉梦于王,王拜而受之,乃舍萌于四方,以赠恶梦。舍萌者,犹释菜也。赠者,送之也。《诗》、《书》、《礼经》所载,高宗梦得说。周武王梦帝与九龄,伐纣梦叶朕卜宣王考牧,牧人有熊罴(pi)虺蛇之梦,召彼故老,讯之占梦。《左传》所书尤多。孔子梦坐奠于两楹。然则古之圣贤未尝不以梦为大,是以见于《七略》者如此。魏晋方技,犹时时或有之,今人不复留意,此卜虽市井妄术,所在如林,亦无以占梦自名者,其学殆绝矣。”

    佛法论梦之起缘,约分为五:一想,二忆,三病,四曾更(经验影像),五行引起(未来事实)。梦之起作用者,乃独头意识,亦称独影意识。相当于心理学上之潜意识。意识具分别明了功能,独头意识乃意识之影子。

    独于睡眠昏迷,乃至静定境中,自起作用。兹分论五种梦缘。
    一、想梦者:如思想专精,意思胶着于人事物欲等,于睡眠时即现梦境。但只能影射事物,或梦境独影中,联合生理病态,以及过去经验等,支离破碎之残存记忆,而构成梦境。其最明显之例,如男女相思,易形梦寐。此皆想之成梦也。

    二、忆梦者:亦近于想,而忆之与想,功能不同。想者,意识起思想作用;忆者,于人事物欲,或见、闻、觉、知之事,习惯已深,无须意识运思,不期然如有事存心。例如陆放翁诗云:“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唐人诗云:“行过疏篱到小桥,绿杨阴里有红娇。分明眼界无分别,安置心头未肯消。”此等所谓心头未肯消者,即忆念现象也。复如李后主词云:“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皆忆念至深之现象也,凡此形梦寐者,忆梦也。

    三、病梦者:如饮食停滞,生理障碍而梦重魇,或被人追逐而足步艰难。又如血液不清、湿盛者,则梦水。生理发炎、火盛者,则梦火。血液循环太速、风气盛者,则梦飞翔。如血压高而梦冲举,血压低而梦下堕,肝病梦色青蓝,心病梦色红紫,脾病梦色黄,肺病梦色白,肾病梦色黑,乃至恐怖惊悸而梦恶,喜悦欢欣而梦祥,皆可统摄于病。亦可通于前之二者。

    四、曾更梦者:即于前三种梦象,或牵连过去经验而成梦,或前尘影事,于梦中重温,故梦中之见、闻、觉、知,绝少有超过平常知识经验之印象者。有之,则非梦所诠矣。

    五、引起梦者:非常情所可测,如梦入素未历之境,素不相识之人,素无经验之事等,但经若干时日,身之所接,悉与梦符,此即梦有引起之作用也。此种梦理,须研究佛法,知夫“三界唯心,一切唯识。”“十世古今,始终不离于当念,无边刹境,自他不隔于毫端。”究明此理,方知心意识与如来藏性之用,具足一切,遍含三际,含裹十分方矣。

    知梦之成因若此,然后可知吉祥善梦与惊怖恶梦,皆属意识之变现,来因去果,自有蛛丝马迹可寻,实无奇特之处。观乎世人常有因吉梦而欣悦,或凶梦而忧惧,其实同一颠倒也。庄子不云乎:“吾固不知蝶之梦周?抑周之梦蝶?”岂非一大痴事乎!既知为梦,早成过去之幻影,孰此以求验,其与刻舟求剑,事将毋同。藏密中有修梦成就之法,以梦为入道之门。又如判刑待决之囚,一切希望已绝,当亦无梦。佛道中人,知见工用有得者,夜眠往往无梦;或虽在梦中,仍历历耳,盖已达醒梦一如之境地矣。有谓庄子曰:“至人无梦”,即误谓圣人皆无梦;实则,非无梦也,醒梦一如耳!苟绝无梦,何以释迦犹梦金鼓,宣尼犹梦周公、奠两楹。庄周梦蝴蝶,此岂非至人之梦欤!其义可深长思也。寻常所谓梦者,皆在睡眠昏迷状态中。梦境所起作用,现代生理学者,谓乃脑神经尚未全部休息所致。唯心唯物,姑置勿辩。其所谓梦者,乃人于醒后,五官感觉依然起用,意识分明时,能记昨梦。凡梦中一切,不可捉摸,不可控制,故称之曰梦。孰知我人日常生活,六根运用,迁流不停,例如眼之视色,一转动间,刹那即逝,与梦无别也;耳之闻声,鼻子辨气,舌之尝味,身之运动,意之思惟,皆无常存之可把捉,其无梦也何别?一日作为既毕,双眼闭而入睡,一切了不可得,则日间之所为,非即所谓梦乎!已去者不复来,未来者尚未至,年之与月,日之与时,分之与秒,刹那变易,安有一事一法之可得;所谓现实者,不过一刹那间之缘会,缘灭即散矣!若能仔细观察,昼之与夜,梦固无别也。

    人如能常空其意念,如庞居士所云:“但愿空诸所有,慎勿实诸所无。”念念之间,于过去不留,未来不逆,现在不住,忽然三际托空,意识不行,则于应缘动作间,但前五识(即五官直接感觉,不再缘意识分别之知觉),对境起用,则此心如无,此身如一真空之球或瓶等,即唯识学所谓之现量境,小乘之人空境,可得现前。此时对缘外境,一切皆如梦中。视山河大地人物动作声音等,皆如活动影象。不但对外境他物觉其如梦、如幻、如影,即我此身心亦同于诸梦。动静行为,皆能行所无事,如永嘉云:“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岂不乐哉!虽然,此犹梦语。必曰“百尺竿头须进步,空花镜里莫藏身。”迨至远离颠倒梦想,得究竟涅盘,方可出世入世,一切自在矣。但于圣凡情断、超佛越祖之地,尚须痛吃辣棒。云门云:“此即为慈悲之故,有落草之谈。”若欲究明斯事,当复观云门语:“扇子跳上三十三天,触着帝释鼻孔。东海鲤鱼打一棒,雨如倾盆。”毕竟如何?曰:参!  
    这与清明梦有什么关系嘛????  
    “百尺竿头须进步,空花镜里莫藏身。”你还是删贴吧  
    南怀瑾的老套路,一堆大杂烩,旁征博引,不知所云。中间夹杂些市井江湖的狡狯。  
    太长不看==  
    铁哥来踢场啦哈哈~  
    不是通俗易懂看了几句就没看了,楼主应该弄的明白点,来着都是学习来的,您弄得云里来雾里去的,大家就没耐心看了啊~  
    回复8楼:
    我不是踢楼主的场子。楼主辛辛苦苦找了这些东西来分享也是善意。我只是不太欣赏南怀谨的东西,一直觉得他不是做学问,而是跑江湖。  
    宇宙之铁,你经常以感觉来评断一个立体的人吗?我想未免偏激武断了些,何况是这个人穷其一生的知识沉淀。中国人做学问如果少一些派系之争可能今天又是另一番局面,建议选一个比较僻静的时段观看一下《十二怒汉》,相信你会对“偏见”这东西有个比较鲜明的体会。

    至于因太长没看没耐心看完不知所云的仁兄,应该先自醒一下是不是需要补一补古汉语了
    这篇东西,有缘的人自会看到,无缘之人看了也无缘。  
    看了,统一古今各派理论,再加上一点点糟粕。
    最好的大学教授,不是让你觉得他高不可攀,觉得他特有知识,而应当是举重若轻,把原本晦涩难懂的东西解说得童叟可闻。

    要么隐修,钻进故纸堆里做学问。要么云游,结交同道,度化世人。都拿着麦克风登台向老百姓做脱口秀了,还之乎者也,说者不累,听者累。  
    他写的很通俗,不觉得看着累,觉得看着累的都是那些没有真正读过“书”的人
    好长……还看不懂  
    孤帆把我想说的都说了。南这个人写的东西我看了不少。对他没有偏见。我的结论来自分析。偏见固然不对,盲从更加可怕。  
    好不热闹啊,大神们都在  
    如果两年前能听孤帆解解梦,我想至少会少经历一些痛苦吧,但关于南先生其人不是我该评断的,不便多说了。
    回宇宙之铁,这回你说到点儿上了,盲从!我认真检讨了一下学佛法是不是盲从了?看南先生的书是不是盲从了?得出的结论是否定的。正如你否定偏见,我的理由是,如果学佛盲从,我不会再回本吧,如果看其书盲从,以我的个性一定会改修他所大力倡导的法门。总之一句话依法不依人吧

    说目的二之前先坦白招供一下,因为迟迟等不到吧主回话,所以在这里跟了几贴,语气的确有些过了,但大体意思是真话,而且确实是出于好意。除了大言不惭地给吧主提一点个人感受,(对不对还在其次,必然一边倒的形势也不利于本吧发展)最终目的就是想在本吧探讨一下,哎真不知该不该说了,当时有这个打算的时候的确还怀疑本身往生的问题,现在虽已疑惑全消,但阴差阳错中,更显因缘的奇妙,毕竟折腾到头就为这一句,还捎带上了别人,只能说抱歉了!

    简单说一下吧,我的想法是净土法门和梦修接轨的问题,净土行者作为往生助缘梦修,而清明梦玩家最终亦能以此因缘命终中导归极乐。阿弥陀佛!我佛慈悲

    如果吧主或几位大神对此想法感兴趣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另开贴具体讨论。多说无益我的感觉告诉我没有来错地方,但上面也说了感觉靠不住哈哈人的逻辑真有意思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方得真知
    参  
    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