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梦的理论,九面哈哈镜八
  • 梦的理论,九面哈哈镜八
    梦境的第八面镜子是直觉之梦哈哈镜,也称为预感之梦。我们说过,直觉之梦与我们白天在清醒状态下的直觉和预感是相类似的,是人统合五官和六觉之后的一种高智能的感知觉混合状态,它是无法用语言和逻辑体系来进行解释的,但是,却给出了一个事物发展的整体轮廓和方向。
    然而,预兆和预感是两个概念,预兆意味着一种兆示,表达的是事物将要发生前的一种神秘的信息传递,这是一种迷信的思想和一种心理误区。而预感表达的是感觉到某一事件可能会发生,是人对环境的一种综合知觉判断,并不是一种神秘的信息传递,而是一种信息指向。这两者的区别需要我们认识清楚,这个世界上没有预兆的梦,只有预感的梦,因为预言意味着亵渎上帝。
    下面我们来举这方面的几个例子。
    预兆的梦一般存在于历史和典故之中,而且往往与统治有关,是统治阶级为了巩固其统治地位而杜撰出来或者牵强附会出来蛊惑人心的。如《左传》中记载,宋景公死后,得和启两个人争夺王位。得梦见启头向北而躺在卢门外边,得自己是一只乌鸦在启的身上,嘴放在南门上,尾在桐门上。于是得认为,“启头向北躺着,代表死;在门外,代表失去国家。而自己嘴在南门,尾在桐门,意味着控制着各个城门,并且面对南方——南面为王。”所以得认为这个梦是一个预兆,预示着他将成功地继承王位,而启则会失败。
    这样的预兆梦的故事都是事前或者事后编造的,就如同先放箭再画靶一样,当然最后都是预言实现了的,这是统治阶级愚民的需要。
    这样的梦不值一提,弗洛伊德倒是解过一个疑似“预兆”的梦。
    弗洛伊德有一个女病人,“梦见她在某街某店门口遇到一个好朋友,是她从前的家庭医师。第二天早上出去逛街,恰恰就在那儿遇见了他,好似梦境重演。”这似乎是个典型的“预兆之梦”。
    但在弗洛伊德的详细查问之下,发现这位女病人从早上起床到与老医师相遇之前,都“没有昨夜做过此梦的印象”,是在遇到老医师之时,“一看到他,便认为自己昨夜曾梦过这次相遇。”弗洛伊德说:“她实际上有没有做过那个梦,并不要紧。分析的重点在于她何以会想起来。”
    分析的结果如下:原来这位女病人多年前在医师家里认识某位男士,两人一见钟情。多年来,两人一直继续来往,而就在做梦的前一天晚上,她空等他到深夜,但希望却落空了。弗洛伊德说:“由于在此不便报告的种种详情,我很快就了解,看到这位老医师而发生那个预言性的梦幻觉,她的意思等于是说:“啊,医师,你让我想起了旧日时光,那时候他多看重我们的约会,那时我总不会白等的。”
    下面讲一个名人预感的梦的案例,这个人就是大圣人孔子。《论语述而》记载,孔子曰:“甚矣,吾衰矣!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其实这句话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并不是表达梦境,而是表达一种理想实现的无望感。孔子的这句名言大家都知道,但我们不是要讲这个案例,而是跟孔子有关的一个真实的关于预感的梦的案例。
    这个梦也是孔子晚年做的一个梦——在梦中孔子梦见自己坐奠于两楹之间。醒来后孔子对子贡说:“夏人都停尸于东阶之上,殷人在两楹之间,周人则在西阶之上。我是殷人,梦见坐奠于两楹之间,大约是快要死了吧(予殆将死也)!”不久后孔子果然就得病了,七天后即去世了。
    各位,这就是一个预感之梦而不是一个预兆之梦。孔子梦到自己“坐奠于两楹之间”,这是对自己生命状态的一种直觉,孔子在潜意识中预感到自己的生命力已经枯竭,于是在梦境中显现出来。而孔子致死都保持了一种理性的心态,并没有说:“上帝已经有预兆了,我要死了”,而是说:“大约是快要死了吧(予殆将死也)!”这就是预兆与预感的差别。预兆讲的是一个既成事实,而预感表达的是一个事物的发展方向。
    所以,即使是直觉之梦,对于我们来说,仍然是一面哈哈镜,因为你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大量的直觉之梦因为没有应验而被我们所抛弃和遗忘,而被我们牢记的应验了的预感之梦其实只是直觉之梦中的沧海一粟,具有极低的概率,但仍然被我们当成预兆之梦来顶膜崇拜,颠倒了事物发生的因果关系。  
    我容易吗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