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北大教授造出“解梦机”或可干预梦境
  • 给大家的生活来点其他调料:
    2011年05月10日11:16长江商报据北京科技报报道
    5月5日,海淀区一栋办公楼顶的小实验间内,一名男子将一个带着16个电极的“薄帽子”箍在头上,然后在一张特制的床上躺了下来。

      这16个电极,分布在这名男子的额头、头顶、后脑勺、两侧太阳穴等部位的附近,分别要采集来自他大脑额叶、顶叶、枕叶、颞叶等脑区的脑电波。隔着床帘,研究人员在电脑上打开了一个系统,点击“开始测试”。电脑屏幕上,一个对话框中出现了16条颜色不一的波形图。

      不过,研究人员的目标并不是这16组波动、流淌的曲线。在流淌着的波形图旁,另一个对话框中的数据,才是他们真正的目的。研究人员想从这些数据中,读出男子睡眠中的状态。包括他有没有做梦、做了什么类型的梦、能用什么方式去干预他的梦。

      这是一个“睡眠与梦的监测和干预系统”,由北京大学心理学教授沈政和两名合作者研发。
      在后脑勺对应的位置,是大脑的枕叶所在,视觉皮层就主要分布在那里。如果熟睡中的人,视觉皮层表现出了兴奋,表明他正在做一个以视觉为主的梦。由于在白天,人们的五官中,视觉获取的信息最为主要,高达70%—80%,因此,以视觉为主的梦境十分常见,比如,遇见了一个久未谋面的昔日恋人。

      如果分布在大脑侧方颞叶的听觉皮层兴奋了,就说明梦主要与听觉有关。在对应着头顶的顶叶和前额的额叶之间,是一个中央区,它是负责运动感觉的神经所在。在睡眠中,运动系统如果受到了抑制,长时间地保持一个姿势、身体的一部分被压住等,就会将信息传递到这里,做出与运动有关的噩梦。

      比如,人们会梦到自己被追赶,于是,拼命地往前跑;或者不知道什么原因,莫名其妙地就从高处坠落。其实,如果调整一下姿势,噩梦可能就会改变。  
    文章前面就已经说了仅当生活调料。兄弟,莫要乱动气,伤身又伤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