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转帖:《你有几个灵魂》
  • 第二节意象对话与子人格
    既然一切心理的事物都可以用意象来表达,那么,性格的特点也一样可以。
    在人格意象分解中被我们称为子人格的,可以粗略地说成是“形象化的性格特质”。(当时,实际上不完全是。在我们读完这本书,就可以知道它们的区别了。)

    荣格说过,“每种个别独立存在的心理内涵都会被拟人化。最好的例子莫过于疯子的幻想以及所谓的降神会。只要自主心灵成分被投射出来,无形人随时会出现。这一点可以说明,通常的降神会之幽灵与原始人所看到的幽魂是怎样的性质。倘若一个人为某种重要的心理内涵所投射到,他便算是着魔了,换言之,他已具有创造超自然力的能力。他或她便成为一位巫师或女巫或狼人”。

    我们在意象对话中,就给了“无形人”一个出现的机会。如果一个人心中所包含的多数或所有无形人都出现了,我们就可以叫做人格意象分解。

    有一次,我给一个女博士做意象对话。我让她想像一座房子,还有房子中的人和东西。她想像中出现了两个人,一个是个老妇人,老态龙钟、驼背、衰弱无力;还有一个是个小女孩,大概五六岁的样子,一身是泥,很可怜很委屈。

    这两个人实际上都是她,老太太代表她性格中衰弱、自卑。没有勇气的那个侧面,代表的是她认为自己“没有朝气”,感受到自己“暮气沉沉”。而那个可怜的小孩子则代表她内心中幼稚、胆小、可怜的侧面,像一个浑身是泥土的小女孩,渴望着父母的爱护但是却得不到。

    世界上并没有真的存在这样两个人,但是这两个意象并不是“凭空”想出来的,她们就是这个女生内心中的一部分。我把它叫做子人格。

    儿童、青少年以及一些处在心理困扰中的人经常会自发地想像一些虚幻的人物,这些人物也是他们内心的一部分。
    在某些特别的例子中,由于心理冲突非常强烈,这样的子人格形象会变得非常明确而且独立,就形成了“多重人格”这样的怪现象。《人格裂变的姑娘》一书中的主人公就是这样,她有十几个不同的“我”,轮流占据她的身体,这些“我”各自对自己有不同的描述。我想我可以先引其中的几个例子,让大家有一个感性的了解。同时也可以知道,形象化的子人格不是我杜撰的,而是确确实实的存在。在前一章,这个名叫西碧尔的女子出现了一个叫做佩吉的子人格,而书中还出现了其他。

    静贔坐在那里的病人,正在埋头看《纽约人》杂志。一见到大夫,她立刻站起身来,微笑着向大夫走去,热情地招呼道:“早安,威尔伯大夫。”

    医生想到:这不是佩吉。佩吉不会安静地坐着。佩吉不会去读书看报。佩吉不会有这种有教养的声调。这一定是西碧尔。但西碧尔从来没有在我招呼她以前率先跟我说话。她也从来不会像现在这样出乎自然地微笑。

    “你今天好吗?”医生问道。
    “我很好,但西碧尔不好。她生病,无法前来,所以由我顶替。”
    心理医生可以看出维基和西碧尔明显不同。
    维基不仅仅是走进诊室,而且是仪态万方地入场。西碧尔总是那么局促不安,而维基的一举一动却雅致大方。
    她的一身衣服绚烂多彩:玫瑰色、紫色和淡青色。双排金属纽扣。长仅过膝的有裥裙。一双绿鞋更添风采。
    而其他的子人格的形象又不同了:
    玛乔里是一个娇小、苗条的姑娘,肤色白皙,长着一个狮子鼻。海伦,头发和眼睛都呈浅褐色,鼻子直直的,嘴唇很薄。西碧尔-安是一个瘦瘦的女孩,肤色苍白,头发灰金色,眼睛也呈灰色,卵圆脸,直鼻子。

    在这三个人中,只有玛乔里比较安详。海伦老是一惊一咋。西碧尔·安整天无精打采,已到了神经衰弱的地步。
    玛乔里生气勃勃,很易发笑。她什么郡喜欢。茶话会、剧院,旅游、漂亮的东西,一切都爱。特别对西碧尔一见就抽身撤退的智力竞赛,她更是乐此不疲。玛乔里在表示烦恼和急躁时丝毫不加掩饰,但从不表现出发怒的样子。

    “玛乔里、海伦、西碧尔·安”都是西碧尔的一部分,身体是一个身体,为什么这里的描述中玛乔里的肤色不同于西碧尔·安;海伦的头发和眼睛的颜色不同于西碧尔·安;三个人的鼻子也不相同?难道身体的特点可随时改变?当然不可能,如果身体可以变就不是西碧尔而是妖精了。事实是,在玛乔里出现时,她自认为自己是娇小、苗条的姑娘,肤色白皙,长着一个狮子鼻。海伦出现时,认为自己的头发和眼睛都呈浅渴色,鼻子直直的,嘴唇很薄。这些形象都是子人格在想像中看自己的样子,和意象对话中人想像中出现人是一个道理。所谓的“玛乔里出现”,实际上就是西碧尔在想像玛乔里而且自认为是玛乔里。

    当然,外表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变化。比如维基的仪态不同于西碧尔,服装也不同于西碧尔。由于行为方式和姿势的不同,外人看起来感觉上好像身高体重都不同了似的。

    多重人格是子人格自发出现,不能自我控制。而在人格意象分解时,我们可以有控制地让子人格出现。不能控制时这是心理疾病,而能控制时是一种心理治疗。就像火在不能控制时是火灾,,而在我们控制下则可以成为烹调和炼钢的手段。在我们的控制下,来访者被分出像西碧尔一样的许多个不同的“我”,每一个都有独特的性格、外貌和行为习惯。  
    第二章心理内容转化为形象――意象对话技术
      第一节心灵之眼——意象与意象对话
      要了解人格意象分解,不能不先介绍另一个心理技术:意象对话。因为没有意象对话,我们是无法进行人格意象分解的。
      当我们想到自己的心理活动时,往往会想到我们的思维活动——有时别人听说我是一个心理学家就问:“你是心理学家,那你说我现在在想什么?”而实际上心理活动不仅仅是思维,还包括许多其他的东西,比如情感、想像、记忆、意志活动等。而我喜欢研究想像,想像是一个非常有趣而且更重要的活动。首先,想像和人的情绪关系就更大。思考往往是不牵扯情绪的,思考得过多的人往往枯燥无味,而想像则和情绪关系极为密切。哈姆莱特的思维让他优柔寡断,而奥塞罗的想像则使他怒发冲冠。

     想像中出现的意象,有些是写实性的,比如一个建筑师想像出的未来房子,但是很多是象征性的。这些象征性的意象可以反映出那些本来没有形象的事物或者本来是另一个形象的事物。比如,当一个人说,“好像有一只小鸟在我心里唱歌”。我们当然知道不会真的有一只小鸟潜入他的心脏,但是我们知道他很高兴,小鸟唱歌这个意象可以非常恰当地表达他的喜悦。另一个人说,“好像一块石头压在我胸口”,我们知道他心情沉重。一个人说,“我的心走出了雨季,阳光亮起来了”,我们知道他从一种不良情绪中解脱了。梦几乎全然是象征性意象,在梦中一个女孩子被一头“独角兽”追赶,而后来这个独角兽变成了一个手持尖刀的男人。如果我们懂得如何解梦,就知道独角兽的角和男人的刀都是男性器官的象征。我们用天平象征看不见摸不到的正义,用骷髅象征死亡,用玫瑰象征爱情,这些都是象征性的意象。

     用意象做象征可以在意识中进行,诗人和艺术家就是做这件事情的行家里手,一般人就不见得能做。不过在人的潜意识中或者说深层的人格中,每一个人都极为擅长使用象征性的意象。每个人晚上都会用复杂的象征形象编制故事——梦。只不过在梦中所用的形象代表的是什么?梦者自己常常都不知道。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理:人对自己使用的象征性意象所代表的意义未必会知道。

     在清醒的时候想像,所想像出来的形象也一样有象征意义,和梦是一样的。而做想像的人也未必知道这个意义。但是,心理学家可以了解这个意义,并且通过意象做心理调节。意象对话就是一个通过意象做心理调节的方法。

     例如,我让一个女生做想像,想像一座房子。她想像的房子中有一个鬼,这个鬼好像是被烧死的,浑身是白纱布,面目可怕。她吓得不敢再看了。根据我的分析,这个“鬼”的形象象意象,代表着她自己被欲望的火焰所煎熬,渴塑得到感情的水的滋养,但是没有得到。我并不做解释,我只是让她做另一个想像。我让她想像自己像关心一个真正的人一样关心这个想像出来的“鬼”的形象,和他说话,轻柔地为他涂抹药水……这些想像的意义是,要接受自己的情绪,关心自己内心中的这个部分。在这样做的时候,她的心理状态就会得到改善。这就是意象对话。

      意象对话技术是一套把心理形象化的方法,也是用形象的调节来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在意象对话过程中,一个人内心中的一切喜悦、忧伤、矛盾、恐惧等等都可以转化为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生动而鲜明。意象对话打开了我们心灵中的眼睛。

      意象和象征是人的一种认识方式,我们可以粗略地称之为形象思维。这是人类固有的一种原始的认识方式,是比较原始的人、儿童所常用的认识方式,也是我们在潜意识中和梦中仍旧使用的方式。  
    人格意象分解是对人格的全面的分析和展示,利用它,我们对一个人的人格的了解可以达到前所未有的全面、清晰和直观。在后面的章节你将看到,用这个方法,对人格的分析是多么简单、多么明确。在这个过程中,你的性格的每一个侧面登场的时候,也许会比西碧尔的故事更有戏剧性——像西碧尔这样的事情,在威尔伯医生也许都感到很罕见、甚至可怖,而在我的心理咨询中心中,这样的事情天天都可以出现。在我心中那个傲慢的“自我”说:“有这样的一个故事。辽东的猪都是黑的。一家偶然生了只白猪。家里人都感到特别稀奇,决定把这只‘奇猪’送到北京献给皇帝。可是,一出辽东,就发现很多人家里都养着白猪。西碧尔就是美国人的‘辽东猪’,如果你用人格意象分解看,就会发现家家都有这东西。”

    人格意象分解不仅仅可以展示人格,帮助人们了解自己,帮助心理学家了解来访者,更是一种调节心理状态的很好的途径。我们后面将会讲解,这些不同的。自我”之间的矛盾,实际上就是一个人“内心矛盾”的根源。调解了他们的矛盾,人的内心矛盾就可以解决。而且,这些不同的“自我”是可以变化的,而促使他们向好的性格转变,这个人的整体性格也就会改善。人格意象分解是心理咨询和治疗的很有效的工具:

    不说别人,就是我自己经历的故事也比西碧尔的更奇特:我在做人格意象分解实验的时候,遇到的“自我”或者说“灵魂”中有善良如天使的,也有可怕如鬼的,而且他出现的时候就是自称为鬼。各种各样不同性格的灵魂在我的心灵中战斗、和好、恋爱……仿佛我的心是一个小世界,里面有一个小社会。而在这个社会中,因为没有人指导,也没有先前的路径可以遵循,有过许多惊心动魄的故事,有过千钧一发的时刻——或者是成功、或者就是精神分裂。也有许多快乐,特别是某一个“灵魂”被改变为更勇敢的、更有爱心的新的人的时候。

    但是我不打算写一个新的西碧尔故事,故事只不过可以满足人们的猎奇心理,让读者得到短暂的娱乐,这用处太有限了。就算这个故事像金子一样有价值,也不过是等于给大家一小块金子而已。《人格裂变的姑娘》就是这样一块金子。有一个广为人知的故事,一个仙人用手指一点,石头就变成了金子。他把这块金子给了一个穷人,但是这穷人不满足,说“我想要你能点金子的那个手指”。我能给大家的“点金子的手指”,就是人格意象分解技术。大家通过这个方法,可以“拆开自己”,而在每一个读者自己的心中,都有自己的一个故事。

    读者可以阅读这个故事,这个故事是他自己的生活的象征;他也可以改编这个故事,而改编了故事,也就可以改变自己的性格,从而改变自己的命运。  
    第二节我们都有多重人格
    我之所以要引用这个故事,是因为它和我所做的事情关系非常大。这本书研究的是一个特殊的人,一个“多重人格”的患者。当我们看到西碧尔奇特的行为表现时,我们会很好奇,竟然还有这样的人,这样的事情。而我将告诉大家的是,实际上这样的人并不少见,这样的事情更没有什么奇怪。我要告诉大家的是,像西碧尔一样,我们每一个人心中,都存在着许多个不同的自我,只要用一种极为简单的方法,我们可以让每一个人发现自己心中的这些“自我”,可以让每一个人和这些潜藏的“灵魂”对话、交流。西碧尔的人格分裂为十六七个,是自发的;而我们可以主动地把我们的人格分裂为十几个不同的自我,甚至几十个不同的自我。我们每一个人和西碧尔一样,都有许多个不同的“灵魂”。在情绪冲动的时候,也许你会做一件你平时根本不可能做的事情。事情过后,你也会觉得“这不像是我做的事情”。不是你做的,是谁呢?实际上,就是我们的“佩吉”,我们心中那些自己也不认识的灵魂。我们和西碧尔的区别只是,西碧尔的人格是自发的分裂开的,而且她没有办法把这些子人格结合为整体。而我们的各个子人格之间基本上是整体的,只有通过人格意象分解才可以划分开。

    和我们的发现相比,西碧尔的事情真的算不了什么。如果你看完了我这本书,就会很清楚地知道她对自己的发现,真的还很不彻底呢。
    我们都有一个错觉,以为有一个东西叫做“我”,一个独立的主体是“我”,这个东西在心理上是一个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叫它“灵魂”。然而深入地进行心理学的分析就会发现,谈个观点是不能成立的。“我”只是一些心理经验、一些情感和思维组合在一起形成的一个心理事物。在意识生活中,我们只承认有一个唯一的“我”,所有被感觉到的知觉、情感,以及思维都被归为“我”。但是,在潜意识中,则不是这样了,有些情感和另外的情感之间非常矛盾而难于共存,则潜意识会把它分到不同的“组”里。比如,你对一个人有狂热的爱,也有强烈的恨,也许潜意识就把它们分到两个组中。爱的情感和与爱有关的知觉、思想放在一起,恨的情感和与恨有关的知觉、思想放在一起,久而久之这两组心理经验就成为了两个不同的“自我”。比如,西碧尔的自信的一部分性格形成了“维多利亚·安托万内特·沙鲁,小名维基:一个自信的、世故的而又动人的金发女郎”,而她另一部分胆小的性格则形成了“西碧尔·安·多塞特,无精打采,到了神经衰弱的地步;苍白,胆怯,长着灰金色头发、椭圆脸和直直的鼻子”。

    如果我们还沿用“灵魂”这个通俗的概念的话,也许,我们应该说,每一个人都不会只有一个灵魂,在他身上应该有许多个不同的“自我”、不同的“灵魂”。

    多重人格是一种极端的情况,是一个人身上的各个不同的人严重的分隔时的表现。而在我们一般人来说,隐隐约约也可以觉察到自己身上的不同的“自我”。文学家、哲学家们多有这样的描述。

    第三节人格意象分解
    在我的这本书中,我就是要介绍发现这些不同“自我”的心理学技术——人格意象分解。这个心理学技术可以轻松地发现潜在于每一个人心中的不同的“自我”,或者说可以人工形成一种类似“多重人格”的状态。西碧尔的多重人格是病态的,而我们把人格意象分解后的状态则是非病态的,是健康的,而且,通过对人格的分解和在人格分解基础上的调整,我们还可以大大改进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和人格健康程度。用一个不十分准确的比喻,西碧尔就像是一辆汽车,因为在人生道路上发生了交通事故,被撞散为十六七块。而我们的人格意象分解技术就像是汽车保养时,工人把汽车拆开修理。我有时候把人格意象分解叫成是“拆人”,也是这个意思。

    原来我把这个技术称为“人格主动分裂”,有些心理学家曾经给我提出意见,说这个术语不好。一提到“分裂”,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精神分裂等病态的心理;另外,在我们的“拆人”过程中,人格并没有真的完全“分裂”开,在各个不同的自我之间,还是保有密切的联系。这个批评是有道理的,我觉得也许我们可以换一个术语,比如叫做“子人格意象化”,或者“人格组态分析”。最后我决定用“人格意象分解”这个方法和100多年前的心理学家P.Janet对“分裂作用”的研究有逻辑上的传承关系。  
    “你能说说我和她有什么区别吗?”她一面说着,一面摇着脑袋。“我是佩吉。”
     医生没有答腔,于是佩吉说下去:“我们外表不一样。你可以看出来的。可以的。”
     医生问她的姓。佩吉的回答很轻率:“我用多塞特这个姓,有时用鲍德温这个姓。实际上,我的全名是佩吉·鲍德温。”
     “把你的情况跟我讲讲好吗?”医生建议道。
     “好,”佩吉同意。“你想知道我绘画的情况吗?我喜欢绘黑白画。我用炭笔和铅笔素描;我的画没有西碧尔的多,也没有她的好。”
     医生沉默了一会儿才提问:“那么,谁是西碧尔呢?”
     医生等候着回答。于是佩吉答道:“西碧尔?噢,她是另外一个姑娘。”
     “我明白了,”医生又问道,“你住哪儿呢?”
     “我跟西碧尔一起住,可是我家在威洛·科纳斯,我已告诉过你了。”
     “多塞特夫人是你的母亲吗?”医生问道。
     “不,不是!”佩吉向后一缩,靠在小枕头上直哆嗦。“多塞特夫人不是我母亲!”
     “没有什么,”医生叫她放心。“我只是问问。”
     突然间,佩吉离开长沙发,像不久前冲向窗户的那种蜘蛛样的迅速动作,朝房间另一头移去。医生紧跟在后面。可是佩吉不见了。坐在那张红木小椅上,贴近写字台的,是中学教员西碧尔。这次医生一眼就看出来了。

     “我的手提包怎么掉到地板上去了?”西碧尔嘟哝道。她俯身向前,耐心地拣着从手提包里散落的东西。“是我干的,是吧?”她又指向窗户。“我来赔,我赔,我赔。”最后,她耳语般轻声问道:“信呢?”

     “你撕了,扔进纸篓了,”医生故意直言不讳。
     “我?”西碧尔问道。
     “你。”医生答道。“我们谈谈刚才的事吧。”
      “有什么好说的?”西碧尔压低嗓门。她把信撕了,窗玻璃打碎了,可是她不知道什么时候、怎样和为什么这样干的。她伸手到纸篓去拣片纸只字。

     这段故事中,西碧尔·伊莎贝尔·多塞特的身体中出现了不同的灵魂,一个自称“佩吉”的人。而实际上,我们可以看出,佩吉有两个,一个是发火的、砸玻璃的佩吉;另一个是胆小的、软弱的、对心理医生很依赖的小女孩佩吉。

     在这本书中,心理学家发现女主人公有17个“自我”,分别是:
     西碧尔·伊莎贝尔·多塞特,一个性格干瘪的人,醒着的自我。
     维多利亚·安托万内特·沙鲁,小名维基,一个自信的、世故的而又动人的金发女郎,西碧尔众多自我的记忆痕。
     佩吉·卢·鲍德温,一位热心的、爱武断的、常常发脾气的小鬼,长着狮子鼻,留短发,一副调皮的笑容。
      佩吉。安·鲍德温,佩吉·卢的副本,外表相似,老是怕这怕那。
      玛丽。露辛达·桑德斯·多塞特,一个沉思的、富有母性的、恋家的人,比较矮胖,一头深褐色长发,靠一边偏分。
      马西娅·林恩·多塞特,有时也姓鲍德温,一位作家和画家,极易激动,脸呈盾形,长着灰色的眼睛和靠一边偏分的褐发。
     瓦妮莎·盖尔·多塞特,有强烈的戏剧观念,极有吸引力,长着高高的红发、苗条的身躯、炭褐色的眼睛和富有表情的椭圆脸。
     迈克·多塞待,西碧尔两个男性化身之一:一个木工和建筑工,长着深色的皮肤、黑发、褐色的眼睛。
     锡德·多塞特,西碧尔两个男性化身之一:一个木工和修理工,皮肤白皙,黑发碧眼。
     南希·卢·安·鲍德温,把政治当作圣经预言的实现而对之深感兴趣,十分害怕罗马天主教徒,有自杀倾向,长相与两个佩吉相似。
     西碧尔·安·多塞特,无精打采,到了神经衰弱的地步,苍白,胆怯,长着灰金色头发、椭圆脸和直直的鼻子。
     鲁西·多塞特,一个婴儿,一个未充分发育的自我。
     克拉拉·多塞特,虔信宗教,对醒着的西碧尔甚为不满。
     海伦·多塞特,非常胆小但达到目的的劲头不小,长着浅褐色头发和眼睛,直鼻薄唇。
     玛乔里·多塞特,安详、富有活力、很易发笑;一个逗乐的人,身材娇小,皮肤白皙,鼻子扁平。
     金发女郎,无名无姓,一个永恒的青年,长着金色的卷发,说话轻快活泼。
     新的西碧尔,第十七个自我,其余十六位自我的混合物。
     按我的看法,她应该是发现了16个自我,而第17个自我只是所有这些自我总和后的整体,就仿佛16个人组成一个班,这个班的总体的样子就是这第17个自我的样子。  
    “当然不生气,”医生答道。
     “我比窗户更为重要?”语调透着不信任。
     “当然罗,”医生使她放心。“要安窗玻璃,谁都行。我找一个干零碎活儿的,准没有问题。”
     病人好像立刻松了一口气。这次医生拉住她的手,她没有抵抗。“来吧,我们坐在长沙发上,”大夫建议道。“我要好好看看你的手。看看它破了没有。”
     她们转过身来,朝长沙发走去,经过那落在地毯上的手提包,经过从手提包里掉出来的各种纸张、画笔。刚才病人跳起身,把手提包掉在地下的时候,她是何等暴怒啊。但现在,恐惧和忿怒都烟消云散了。
     西碧尔本来一直坐在写字台前面,总是与大夫保持一个安全的距离。但这次西碧尔贴着大夫坐在长沙发上,甚至在大夫说了“没有伤”以后也没有把手从大夫的掌心中抽出来。
     可是她的心情又一次发生变化。
     “有血。”病人道。
     “没有血,”大夫答道,“你没有受伤。”
     “储藏草料的顶棚上有血,”病人解释道。“汤米·埃瓦尔德死了。我在场。”
     “你在场?”大夫问了一句。
     “是的,我在场,在场。”
     “顶棚在哪里?”
     “在威洛·科纳斯。”
     “你以前在威洛·科纳斯住过?”
     “我现在‘巨’(就)住在那里,”她纠正大夫问话中的错误。“谁都知道我现在住在威洛·科纳斯:”
     “巨(就)”。西碧尔以前从不这样说。大夫所认识的西碧尔也干不出刚才这位病人所干的事。西碧尔还在重温那顶棚上发生的事,而大夫心里却渐渐涌上一种神秘而可怕的感觉。
     自从病人从椅子上跳起身来的时候起,这种感觉就开始了。西碧尔的话愈多,这种感觉就愈甚。
     “我的朋友雷切尔跟我一起坐在顶棚上,”西碧尔滔滔不绝。“还有另外几个孩子。汤米说:‘我们一起往下跳进牲口棚吧。’我们跳了。有个孩子碰到了现金收入记录机,那儿正好有一支枪,就走火了。我走回去一看,汤米躺在那儿,死了,一颗子弹打穿了心脏。别的孩子全跑了。只有雷切尔和我没有跑。她去找奎诺奈斯医生。我跟汤米留在那里。奎诺奈斯医生来了,叫我们回家。我们没有走。我们帮助他挪开枪,用毯子把汤米盖好。汤米只有10岁。”
     “你们俩真是勇敢的小女孩,”威尔伯医生道。
     “我知道汤米死了,”娃娃腔还在继续。“我明白。真的。我呆在那儿是因为我觉得把汤米留在那里一个人躺着不好。”
     “告诉我,”医生问道,“你现在在哪儿呢?”
     “有血,”这是回答。“我看见血了。血和死亡。我知道什么叫死亡了。真的。”
     “别再去想什么血了,”大夫说道。“你愈想愈会悲伤的。”
     “如果我悲伤的话,你关心吗?”又是那种好奇的、不信任的表情。
     “我非常关心,”医生答道。
     “你不是骗我吧?”
     “我干吗要骗你?”
     “好多人骗我哩。”
     这种受骗上当的感觉,忿怒、恐惧、对人们极度的不信任。悲痛地深信自己还不如一扇窗户重要。在这一小时中表现出来的这些感情和想法,是内心极度紊乱的症状。在病人受尽折磨的心灵中,就像污井中沉渣泛起一样,一切都浮到表面来了。
     自从病人冲到窗前时开始,医生不仅注意到她的行为与以往有异,而且她的外形和嗓音也有所不同。她好像缩小了。西碧尔在站着的时候总是尽量挺身,因为她觉得自己身材较小,而又不愿让人感到这一点。可是现在她好像缩成原状,恢复原来的大小了。
     嗓音也不一样,像娃娃说话,不像西碧尔。但这肿小女孩的嗓子居然用娘们儿的词句痛斥男人:“男人全都一个样。‘巨’(就)是无法相信他们。”西碧尔,这位追求尽善尽美的中学教员,这位严格的语法学家,绝不会用一个不合标准的词:“巨”(就)。
     医生有一个明确的印象:她现在打交道的是一个比西碧尔年轻的人。但那对男人的一通臭骂呢?医生有一点吃不准。这时,她原来已不敢去想的问题突然冲口而出:“你是谁?”  
    第一章一个人有几个灵魂
    ――人格意象分解
      第一节一个故事
      《人格裂变的姑娘》是一本曾经非常畅销的美国小说,仅仅在美国就曾经发行过500多万册。这本书之所以如此畅销,是因为书中的故事非常奇特——女主人公有一种特殊的心理障碍:多重人格。在她的身体中仿佛有许多个不同的灵魂,这些灵魂分别在不同的时候占据这个身体。每个灵魂都有他自己的名字,自己的性格,自己的语调和口音。而且这个故事并不是虚构的,是真实的事情。女主人公和心理医生一起,深入了解了自己心中的这一群人,解决了他们的问题。

     我想,我们不妨先从这个小说开始吧,看看这些不同的灵魂是怎样分享她的身体的。
     这一段是小说中女主人公西碧尔·伊莎贝尔·多塞特去见心理医生的情景:
     西碧尔从写字台下小心地拉出一张红木椅来,僵硬地坐在椅子边儿上。给人的印象是简洁、真实、缺乏感情。似乎是在雇主的办公室呈递一份简历,而不是经过艰苦的斗争后如今怀着强烈的意图回来找医生深谈的样子。她开始讲话,大学毕业呀、教书呀、在职业治疗领域中工作呀、绘画展出呀、没有按威尔伯医生的建议去做心理分析呀、甚至母亲之死呀,在这冰冷的一小时内,都被提到了,一点不带感情色彩地提到过了。

      后来发生了一个奇特的事情。
     到1954年12月21日(这时,心理分析刚进行三个月),她们在约定的时刻见面。起先十分乏味,后来西碧尔说道:“我想让你看一看这封斯坦的来信。我今天早晨刚收到。”于是,威尔伯在看清西碧尔·伊莎贝尔·多塞特的真面目的过程中大大地跨进了一步。

     这天早晨,西碧尔的心情好像颇为平静。她讲到斯坦的来信时与平时一样没有激情。但在打开手提包时,她立刻慌张起来。信只留了下半截,截边呈锯齿状。

     她没有撕。谁撕的?
     她在手提包里仔仔细细地找了一遍。另半截信不在。
     她把早晨收到的另外两封信放在腿上。这两封信完整无损。当时看完后怎样放进信封的,现在仍是原样。但她清楚地记得当时斯坦的信也是完整无损的呀,也是放进信封的呀。现在另半截信连找都找不到了。谁拿的?什么时候拿的?拿的时候她在哪儿呢?她一点都不记得了。(西碧尔经常发现自己的东西好像被其他人动过,但是实际上绝对不会有其他人动,除非是她自己)这样的事又发生了——这种可怕的事居然随着她跟到这里来了,到医生的诊所来了。这个阴影跟随着她,无处不去。

     西碧尔想小心谨慎地把刚发生的事偷偷地瞒过那坐在长沙发上离她较远的大夫,便把那残缺不全的信放到另外两封信后面去。可是,医生正在问她:“你想让我看这封信?”

     西碧尔开始结巴起来,……又由结结巴巴进一步变化下去。
     这位拘谨而温柔的来自中西部的中学教员,她的脸由于恐惧和狂怒而变了模样。她从写字台前的椅子上纵身一跃,动作如此迅速,似乎她立时要办世上所有的事。她把原先放在腿上的几封信猛撕一阵,扔进废纸篓。然后握紧拳头,站在屋中央,大声咆哮,“男人全都一个样。‘巨’(就)是无法相信他们,真是不能相信。”

     她动身朝两扇长窗走去,动作迅速,很像一只蜘蛛。她把绿色窗帘向两边一拉,又握起左拳,径直往一扇不大的窗玻璃打去。“让我出去。”她尖叫道。“让我出去!”这是极度痛苦的请求——是被鬼魂缠住的人、被追猎的人、中了埋伏的人的喊叫。

     威尔伯医生迅速赶上去,但还不够迅速。她还没有碰到她的病人,喀嚓一声,西碧尔的拳头已穿出窗户。
     “让我看看你的手,”医生抓住她的手腕。西碧尔被医生一碰就身子一缩。“我只想看看你手割破了没有,”医生柔声解释道。
     这时病人一动不动地站着。她自从在椅子上跳起来以后还是第一次看着威尔伯医生,眼睛睁得大大地,一付疑惑的目光。“窗玻璃碎了,你不生气吧?”病人用一种小女孩的嗓音哀声说道,这嗓音与刚才谴责男人的嗓音大有不同。  
    前言
      我习惯于把人格意象分解技术称为“拆人”,我觉得这个词比较形象,听起来和“大卸八块”类似,但是实际上完全不是那么恐怖。说真的,自从开始“拆人”以来,被拆的人都很高兴。记得在读博士的时候,时间比较松快,经常有朋友就找到我们说“有时间把我也拆了吧”。我们就把他拆了。过几天他又找来说,“把我组装起来吧,我要到外地开会,总不能‘一堆零件’就跑过去吧?”我们就把他再组装起来。
     当然,作为心理学家,我拆人装人都是在心理的层面,而不是像外科医生一样动刀子。我们所做的,是把他的人格拆分开。分开后,会发现一个人的心理层面上,实际是由许多个不同性格的人组成的自己。
     在日常生活中,有的人早就有一种感受——自己的心理不是单纯的,性格是多面性的、复杂的。有的时候,你也许是一个很文静的人,但是在其他时候,你也许是一个很疯狂的人、激情的人。好像在这个身体中,活着的不是一个灵魂。在遇到犹豫不决的事情的时候,我们甚至可以觉察到仿佛有两个人在争论,一个说要这样做,另一个反对。人格意象分解作为一种心理咨询的技术,建立在意象对话技术的基础上,把性格的各个侧面都人格化了。它可以让我们清晰地看到,原来人的内心中,实际上有许多不同性格的子人格存在。我们的性格之所以那么复杂,就是因为在内心中有不同的人,他们有不同的性格。
     人格意象分解技术,就是通过分析人格,找出一个人心中各个不同的子人格的方法。“拆”一个人,就是把他心中各个子人格找出来。每一个子人格都会在想像中有一个自己的具体形象,仿佛他是一个独立的人。当张爱玲只有十几岁时,就曾说她的心里有一个历尽沧桑的老人。假如我把当时的张爱玲“拆”了,我就会发现,在她心中,有十几岁的女孩,也还有年迈的老人,有天才的少年,也有小市民女人……
     运用这个技术,可以让我们了解自己的心灵,我可以自豪地说,用它来了解自我是非常有效的。它就像是心灵的CT,可以把我们心理和人格的各个方面清晰地展现出来。这个技术,在心理学家手中,还可以帮助我们完善自我,消除心理障碍,促进心灵成长。
     我们可能都很忙,都很急于成功。我们很少有时间关注自己的心灵。即使有的人希望关注自己的心灵,希望自己的心灵可以成长,希望自己不仅仅在物质上富有,在心灵上也可以丰富,他们也很少有合适的方法来关注自己的心灵。弗洛伊德曾把心比做一座冰山,说这冰山只有这十分之一是在水面上的,只有这十分之一是我们看得到的,而其他部分都在潜意识中。所以,我们实际上很少知道真正的自我是什么样子的,很少真正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你也许认为自己要的当然是金钱美女(或帅男),但是有的人在家财亿万后,反而发现自己不快乐,他自己也不知道是为什么。这是因为他不知道,在内心深处,他需要的可能不仅仅是金钱美女,可能还有其他的什么东西。如果我们不知道自己的潜意识中有什么,我们就没有关注心灵的方法,也就很难丰富自己的心灵。人格意象分解就提供了了解自己的一个新的方法。
     这个方法是在1995年年底,我和孙新兰博士一起尝试创立的。当时我们正一起研究我的另一个心理学技术“意象对话”,用交流想像的方法做心理咨询。我记得某一天我们聊天,我说到我用的笔名,我说我这个笔名代表的是另一个我,一个很喜欢文学的、感伤而细腻的我。她突发奇想,说每个人都有性格的不同侧面,是不是可以用不同的形象展示。于是我们尝试了这个技术。从那时到现在也不到10年的时间,所以说我必须承认这个技术还有一些不成熟的地方。
      这个技术很容易唤起荣格所谓的“原始意象”,这些意象产生后,往往带着极为巨大的心理能量,十分难以控制,有时会引起非常真切的幻觉。在我刚刚尝试的时候,没有人教我怎么做,也不知道会不会有什么危险。真的很像走进了原始森林。记得一个师弟开玩笑说,“你可不要弄成个精神病。”好在一切顺利,我们从心灵的原始森林中顺利地走出来了。我们愿意将此书作为游记,献给我的心理学同行和其他关注自己心灵的人们。你们有我们的游记和地图指导,将不会有危险,将可以更轻松地探入自己和别人的心灵。  
    纯洁的偶飞过
    转自平行宇宙贴吧,作者:我思故我_在。
    掌度发帖,没法贴链接,大家自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