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征集帖]征集所有现实和梦境相仿的规律
  • 这是最近修清明梦的一篇体悟。
    2013/7/27梦中客体的形成过程
    昨晚有高清梦,没有清明,不过临睡时观睡点(就是保留一丝觉知,力争实现带着觉知入睡),又体验了一次梦中的NPC(游戏中的虚拟人物,这里泛指梦中所谓的“他人”)的形成过程。

    “主客”问题是佛教的核心。俺认为研究梦中客体的形成过程是有意义的。所以基于昨晚的体验,今天又思考了一通,大致将梦中“客体”的形成过程总结如下:

    1、杂念阶段:意识开始模糊,脑海中出现噪声,像是噪杂的不成句的话语。
    2、清晰阶段:一个声音从众多杂音中脱颖而出,清楚起来。其本质还是一种内声音。
    3、自动阶段:这个声音开始“自动”说某个主题。所谓自动,就是他说出某话前,脑海中没有这句话的思考过程,即这个声音本来处在“意识”之内,但其自动性又似乎跳出了“意识”中“思考”的范围。

    4、认可阶段:此时意识中的“思考流”开始认定那个声音为客体,并对其发来的信息作出反应。纯主观的内对话就此变为虚妄的“主、客”对立的“交谈”。

    5、情节发展阶段:之前只有“我”和NPC1对话,情节继续发展,另一个声音以NPC2的身份加入情节。
    6、逆过程:此时如果是主动保留意识,就可以反思NPC1、NPC2的身份,从而取消其客体的认可,那么NPC们就退回到了杂念阶段,处在“思考”的控制范围之中了。

    我感觉梦中“主客”对立产生的最关键步骤是第四阶段。由于此时意识模糊,误将一个较强的杂念认定为客体,这样的“认可”才让这个杂念更加强壮得以进一步的发展成一个NPC。

    8月9日9:59
    想到这里,不得不说,这个过程让我更加怀疑纯粹的“自由意志”的存在了。其实,即使是意识中那部分“主动性“非常强的“思考”的部分,究其根本,其实也不是完全自由,而是一念一念互为因果,念念相续的。只不过由于其连续性较好,所以才被认定为是“自我”的。(即使是在最体现自由意志的“选择”时,其也是与被选择的问题保持着连续的)。当意识中出现连续性不好的“杂念”时,我们的自我感就会下降,也就产生了意识模糊的状态。而在与“思考”失去了连续性的“杂念”上又发展出的一个具备了连续性的念头时,这个念头就被认为是客体了。可见此时“自我”概念所展现出的马脚:和“思考”这个内声音连续的就是“自我”,不和“思考”连续的其它具有连续性的念头就是“客体”。而“思考”本身又只是和之前的“思考”连续而已,细究起来,还是来路不  
    而“思考”本身又只是和之前的“思考”连续而已,细究起来,还是来路不明的。这样看来“自我”都很不牢靠,“自由”乃至“自由意志”就更加是浮萍上的大楼了。

    再总结一下:
    1、所谓念头的“连续性”:时间上前后的两个念头具备直接的因果关系(可以是强因果的,也可以是概率的;“因果关系”说白了也只是一种习以为常的前后关系而已)。

    2、所谓“不连续”:时间上前后的两个念头不具备直接的因果关系,呈现跳变状态。
    3:所谓“思考”:清醒时其实就是内声音、内画面。入睡过程中的“思考”应该是和醒时的“思考”具备连续性的那部分念头。

    4、梦中“自我”的认定:与“思考”保持“连续性”的一串念头。在梦境产生后,就包括了梦中的思考,以及以此界定的梦中“自我”所进行的行为,如:看某处、拿某项东西。

    5、“杂念”的定义:不具备连续性的念头。
    6、梦中“客体”的定义:不连续于“思考”的一组具备了“连续性”的念头,其与“思考”具有间接的关系,间接一般是通过和“思考”保持连续性的“对话”或“接触”来实现的,当然也包括“看到”。典型的梦中“客体”是:梦中的他人、梦中的整个环境、梦中的某个物品。

    我现在的理解是,“行蕴”就是这种念头之间的“连续性”。“想蕴”也是一组连续的念头。如果和“想蕴”连续,就被认为是“我”,包括“我的身体”和“我的感受”。而如果不和“想蕴”连续,那就被认为是“他”。这背后都埋藏着“主客对立”“有实体存在”的无明妄念上。

    我想这是我在梦修中对“十二因缘”以及“唯识”的一些体悟吧。
    感觉那个在梦中消灭客体的“逆过程”----不去认可客体的实在性,确实可以应用的在现实生活中。以至于我现在每天醒了,走在路上,都用非常新奇的眼光看周围的人。心中想,他们真的是“我”的一场梦吗?然后再看看自己自己的身体,难道这也仅仅是梦境中的一部分吗?感觉很有意思。  
    ——by@一念三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