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清醒梦的模型与太玄作用原理探讨【前言】
各位吧友你们好,我是现任宇宙之铁吧的吧主“九五君”,练习清醒梦已有七年。最近一年中,随着眼界的开阔,越发觉得现有的清醒梦知识中缺乏一些原理性质的探讨。我结合自己的清醒梦经验,隐约察觉到某些可能是通用的知识点,决定以文章的形式将我的想法分享出来,与大家探讨。
【准备】
为了更好地读懂下面的文章,你需要对太玄经、意识焦点、显意识、潜意识、模型、自我意识等前置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和实践,下面的几个链接可以帮助大家温习这些知识:
1. 控梦心法 -- 与潜意识共舞 ——宇宙之铁
https://tieba.baidu.com/p/1340393511
2. 破而后立,真正进入清醒梦的自由王国 ——宇宙之铁
https://tieba.baidu.com/p/1340406430
3. 关于“模型”和“自我意识” ——宇宙之铁
https://tieba.baidu.com/p/6798293197
4. 从新版太玄第六招到意识焦点,与其相关的实践感悟体会 ——353877848
http://yuzhouzhitie.net/article/Tieba/279188?noret=1
5. 《太玄功教程》v4.0 ——宇宙之铁
https://tieba.baidu.com/p/6762352975
【概念介绍】
在开始正文之前,我决定花比较大的篇幅来阐述上述提及的几个概念,希望大家在看这些概念解释的时候,体会我在文`字中融入的、与以往清明梦世界观在“思维模式”上的不同。当然,请务必保留自己的想法,因为这些都只是我个人在现阶段的认知。
1. 显意识、潜意识
这两个概念不用我多说,我们在普通梦中,潜意识根据我们的生活经历为我们演化着或平淡、或玄奇的梦境。她的力量是如此的强大,压`制着我们的显意识,让我们只能像牵线木偶一样按照预定的“程序”演绎着梦境。但有些时候,显意识的抬头会让我们在某一刻具备理性思维的能力。我们在普通梦中会因此察觉自我存在形式的异样、发现梦境中与现实规则相抵触的现象,从而知道自己在做梦。
相信很多梦友有这样的经历:在梦中告诉NPC他们正在做梦,甚至告诉自己“我在做梦”,但依旧没能实现梦中知梦。这就是因为我们的显意识在这种情况下还处在较低的水平上,无法突破那一层隔阂,潜意识的自我欺`骗无法让我们真正认识到“我在做梦”这一事实。
我讲这个例子,主要是想告诉大家,在精神修`炼层面,“懂了”和“会了”是不同的。就像我们告诉初学者清明梦的概念,只会留给他们一个感性(潜意识层面)的认识,而只有亲身`体验过,才能真正获得结合理性(显意识层面)的全身心认同。
2. 意识焦点
意识焦点这个词汇我很早就听说了,看过相关的解释性文章,也学习了各位梦友的经验和想法。但对于什么是“意识焦点”这个问题,我至今都没有搞懂。这里先容我卖个关子,在开始介绍我的经验前,我只想告诉大家:先不要忙着深入理解概念,有了一定实践经验之后再尝试形成自己的认知,否则只会被自己制定的框架束缚住手脚。
在传统的清`醒入梦模型中,“出体”这个概念相当热门。但拜读过铁哥《关于“模型”和“自我意识”》这篇文章(上面有链接),并有一定实践经验的童鞋都知道,出体也是做梦,不过是潜意识出于普罗大众的惯性思维,为我们营造的一种“灵魂出窍”的假象。我们一旦相信了这一事实,就破除了束缚自身的部分规则,从此清`醒入梦就会变得简单一些。状态出现时,我们无需艰难地从身`体中爬起,只需运用意识焦点的概念,将自己投射`到梦境中的任何一个地方,就成功入梦了。
显然认知的改变会带来技巧上的进步,但有些问题是深入探索时不可避免的。究竟什么是“意识焦点”,它在精神世界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梦友们所说的意识焦点转移、缩小、放大等练习方式该怎么操作?
我最开始是把意识焦点真正地想象成一个可以移动的点,意识的聚焦就是一个注意力集中的过程,而焦点的转移则是凝聚后的焦点在空间上的瞬移。我自然地用“点”的形式替入梦做了解释:现实和梦境就仿佛沙漏的上下两个部分,意识焦点像是处于其中的一个气泡。在白天,我们的意识焦点游弋在现实所在的这个空间,而到了晚上,我们的焦点穿过两者之间的狭窄通道,来到了梦的世界,这就是意识焦点转移。而焦点的扩大缩小就是形式上的变大变小,因此会导致梦中五感的增强与减弱。
但显然,这种模型无法解释很多现象,而且会随之带来“梦与现实是两个独`立空间”的问题,这在某些层面会将我们代入宗`教的世界观之中。很多梦友都有他们自己的意识焦点模型,但在互相探讨的过程中,我感觉都是不成体`系、概念模糊的。
直到不久前,我对意识焦点有了新的认识。铁哥在解释意识焦点的时候使借喻了相机聚焦这一原理,简单来讲就是我们的意识是那台相机,通`过调整相机焦距,可以在屏上成像出不同远近景物的清晰图像。很显然,铁哥在抛出意识焦点的时候没有具体到焦点的形式,我以前的想法是被焦点的“点”这个形象化的词所束缚住了,理解意识焦点的关键不在于“焦点”的具象形式,而在于“焦点”的这个概念。
意识焦点不是一个真`实存在的东西,更像是为了描述某些状态转变而不得不借用的一个概念。焦点因聚焦这个动作而放大缩小,又因为镜头关注点的移动而发生转移,相机镜头就是那个意识。可以这么说,我们所说的意识焦点转移,就是关注点转移时发生的身心状态变化。
这样一来,现实与梦境就没有空间上对立的必要了。借用视觉来说明,现实是一个波段的光,梦境是另一个波段的光,我们状态的变化会导致感官上的变化,从而意识到不同世界的存在。这只是一个比喻,它还不足以支撑起整个梦境世界观的构建,只是为了方便我们理解状态改变与入梦的关系。此外我们同样可以用相机聚焦的方式来拟合意识焦点模型,借此说明现实与梦境可以是互相混合的关系。
3. 自我意识
不知道大家能不能理解上面的文`字,接下来对自我意识的阐述将进一步帮助大家打开精神领域的大门。
我们每个人,从出生到现在,都接`触了种种规则,有些是主动遵循的道`德法`律,有些是被动接受的自然规律。但所有的这些现实规则,在清`醒梦中都是不存在的,有的只是我们内心认定的法则。比如你一旦在清`醒梦中起了“墙是实体”的念头,那么潜意识接下来会帮你完善这个念头,最终会以头疼的形式告诉你穿墙失败。在清`醒梦中,你的心愿力越大,你的力量也就越大。
很多梦友都有这样的经验,那就是清`醒梦中“心不从力”的情况,越在符合现实的梦境中,我们就越发束手束脚。这显然是潜意识中的规则在起作用,潜意识将现实中根深蒂固的思想都埋藏在我们的内心,外化为梦境的种种。我们在清`醒梦中恣`意任性的行为,就是显意识与潜意识对话的过程,对话越顺利,我们的自信心就越强烈。
自信心膨`胀的一个结果就是认为梦境就是我,此时的我不分显意识与潜意识,也抛弃了现实的种种规则,也就没了五感、没了具象的躯壳。此时的梦境不过是我的一个念头,梦我不过是拥有五感的一个躯壳,是我们体验自己所造梦境的一个“帐号”。这样一来,我们在梦境的梦我之外,又找到了一个更大的“我”。
有些想法激进的人会猜想,现实是不是和梦一样,我们也是一个躲在肉`身中体验现实世界的存在?这很难通`过自我否定来证明,就如同在普通梦中问自己是不是在做梦一样,即使回答了是,在没有验梦手段验证的情况下,我们也不可能到达清`醒梦的高度,因为这一切都不过是潜意识自导自演的一场闹剧。
但幸好,现实与梦境之间都存在着同一个东西,那就是自我意识。我们在清`醒梦中,可以轻易地抛弃现实附加的各种规则,找到全然唯心的那个自我意识、那个躲在躯壳内的梦境掌控者。找到它之后有什么用?接下来的正文中会提出更为完善的梦境世界观,阐述了自我意识在入梦过程中扮演的角色。
【正文】
看到这里的你们,相信已经看到了清醒梦的巨大价值。这种价值远远超越了美梦成真带给梦者的趣味性,它已经是一种修行、一种哲学。正文内容相对于前面的名词解释会显得单薄一些,主要是分享我个人对于入梦机制和太玄为何会有效这两个问题的猜想。
1. 一种梦的模型
在对意识焦点的实践中,我逐渐发现现实与梦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与隔阂,现实与梦境的区分是人为的,而不是规律上的,我们的状态决定了我们接触到的世界。现在,请大家抛弃现实与梦境对立的观念,可以想象它们是混在一起的一杯浑水,甚至是具有波粒二象性的同一个事物,我们的状态决定了观察的结果。
这样说可能空口无凭,我以自己的经验来佐证这一点。从意识的变化上来看,做梦的过程是这样的:我们躺在床上,五感的反馈给我们带来世界与自我存在的真实感。渐渐地,思绪开始纷飞,五感由外而内变得飘渺,随之忘记了身体的存在。很快的,我们彻底地迷失了自我,进入了或长或短的记忆空白期。梦中的我们或许是一个身体、或许是第三人称,无论什么样的梦,我们都会有一些视觉、听觉、情感上的记忆,以此证明我们经历过、观察过。
练习清醒入梦者能够察觉更多,我们在意识纷飞的过程中确实在逐渐失去自我感,直到变得空空荡荡、没有存在感。但很快的,我们又仿佛找到了另外一片大陆,心灵迅速扑过去,将其完全占有,我们因此再次有了存在感。这种存在感与现实不同,可以不具象出梦体,也不用形成有声有色的梦境。我本人无法在这种状态中停留太久,必须快速营造出梦境,将自我封闭在梦体中,才能以人的形态继续维持自我意识,这也是意识焦点聚焦的过程。
状态不是某种感觉,就如同先有鸡还是现有蛋的问题,有了状态的变化,我们才能感受到因此带来的反馈。简单来说,自我感就是那个观察者(相机),状态则是参数(相机的焦距、方向等),存在感和其他感觉是这些都确定之后才产生的。
2.清醒入梦技巧与太玄原理猜想
在我们接近睡着的时候,会出现种种幻觉,有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不属于真实的画面、声音和感觉。有些教程中把它命名为信号,入梦的信号。不过在某些情况下,这些信号也会在我们内心特别澄净的时候出现。信号的出现,与我们将注意力从现实转移到内在的行为有关。
对于如何抓住信号出现的机会进入清醒梦,许多前辈都提出了自己的技巧,有些是通过专注于视觉引导画面入梦,有些是放大听觉借助巨响入梦,还有些通过放大漂浮、旋转、变大变小的感觉入梦。这些技巧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借助注意力的集中,让自己的一丝显意识乘着信号的快车滑入梦乡。新手往往因为诸多的顾忌导致兴奋惊醒,或者由于显意识的迅速弱化功败垂成。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更进阶的技巧,但需要有一定的清醒入梦经验,那就是借助身心敏感度快速入梦。身心敏感度是什么?简单来讲就是对状态变化的察觉是否敏感迅速。根据入梦的过程,可以将状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完全清醒状态,第二个阶段是接近睡着产生信号的状态,第三个阶段则是完全忘记了肉身存在、自我感有所削弱的状态。我们平常的技巧要求从第二个阶段开始,坚持渡过第三个阶段,直到入梦,焦点转移技巧则是在第三个阶段直接入梦。很显然,未经过训练的普通人是很难察觉到第三种状态的,也就是说没有体会过梦的开端。而且在多数情况下,第三个状态的持续时间都很短,因此需要更高的身心敏感度才能够快速抓住时机,做出技巧动作。
结合上述,可以很容易地发现,太玄的步骤中几乎涵盖了所有第二阶段可能会出现幻觉的感官,太玄前面的几组热身动作显然是在帮助我们快速从第一阶段进入到第二阶段。但是,太玄不仅仅是主攻第二阶段的入门方法,它作为一套组合拳,还具有较好的培养身心敏感度的效用,这就使得它同样可以用于清醒梦高手的水平提升。
以太玄动作的第二步为例,从倾听外界的声音到听到耳鸣和心跳呼吸声,这是一个由外向内的过程。我们在练习和过程中,会逐渐降低对身体五感的依赖,在更接近内心世界的同时,也体会到了现实世界声音规则失效的变化。显意识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了规则的消亡与诞生。当我们缺失存在感、急需规则来构筑自身的时候,就会向潜意识去求取,而此时见识过这一改变的显意识应激而生,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做完太玄睡着后,我们会直接在梦的开端知梦的原因。
此外,我们每次入梦前的情绪、身体状态等都是不同的,因此体会到的综合感觉也都是不同的,所以很难通过记忆某一次清醒入梦时的感觉,判断下一次的入梦时机。但当我们半夜醒来时,会有短暂的时间处于第三阶段,拥有足够身心敏感度的童鞋在这个时候就能够迅速做出反应,察觉到所处状态阶段的变化,随后采用太玄大招或者焦点转移就能直接入梦了。
【总结与猜想】
我在概念介绍中突出了规则带给我们的巨大影响、以及认知模型在实践过程中的重要性,在正文中主要讲了什么是状态、现实与梦境的关系。但遗憾的是,对于上文中提到的,找到自我意识后该做什么这个问题,我尚且没有成型的想法。
这篇文章没有教什么技巧,为了弥补这个遗憾,我在文末决定附赠一些猜想性质的清醒梦任务,有兴趣的梦友可以尝试做一做。
1. 身体潜能开发
假设我们现实的肉身没了规则的束缚,是不是可以开发一些潜能?首先,在清醒梦中移动和扩散我们的意识焦点,使得肉体与梦体在感觉上有所重合。随后在梦中对梦体进行命令式操作,比如认定梦体某个部位的融化可以带走现实身体对应部位的疼痛,用自信心引导身体潜能的开发。
2. 体会醒时的规则变化
我在上文中有提到,意识焦点转移入梦时,我们可以不形成梦境和梦我,维持在只有一个存在感的状态。在清醒梦中形成梦体,往往伴随着规则(五感)的出现、某种心愿力的被动压制。同样的,清醒梦中我们也可以通过吞梦等手段回到这种较为纯粹的意识状态。维持在这种状态下,调整我们的意识焦点,略微偏向于现实,体会醒来时自我感出现过程中规则发生的变化,对比与梦中体验的异同。
太客气啦,理论总结的非常棒,不知道你有没有看过卡洛斯.卡斯塔尼达的书,有关唐望系列的,比如《做梦的艺术》
回复 xhu1213 :只看过《做梦的艺术》部分内容,很久以前看的了
其实唐望体系里面的有些知识和你总结的理论有些类似的部分,比如人的能量球模型:人在诞生之初是一个整体,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一部分发展成肉体,另一部分发展成能量体,在能量球的某个特定位置有个叫聚合点的东西,聚合点最外面一圈叫意识之环,日常的时候聚合点定着在肉体的位置,睡觉的时候,聚合点会移动到能量体上
这种模型似乎可以解释一些现象,却不知清醒梦在其中有什么作用?
如果有机会,希望虎哥你能将自己的想法单独开贴,详细给大家分享一下,我第一个支持!
这是一种视觉化的模型,即在清醒梦中可以“看见”其他生物的能量形态,这也是辨识梦境究竟是物质世界还是个人造幻形成的,也可以发现个人幻境中某些特别的东西究竟是什么
我个人其实并没有什么独特的发现,这种知识体系真不是一个人可以搞出来的,需要很多人花很多时间才能归纳总结出来,当然了,理论归理论,实操归实操,我只不过是通过实操去验证了那些所谓的理论,目前发现还是唐望体系的理论比较符合实际
回复 xhu1213 :很有意思的实践。一个知识体系确实很难从无到有构建完善,需要许多人的努力与知识的铺垫。实践的验证同样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没有老师的指点,去芜存菁都是一个难题。我分享自己的想法,一方面是想给后来者提个醒,另一方面也是想抛砖引玉,吸取大家的经验。
实践和理论相结合是最好的,比如你总结的理论,其实就可以让初学者少走很多弯路,只要掌握好“意识焦点”(聚合点)的动向,就可以清晰的知道自己的意识状态,最终就会发现,现实和梦境只是不同的“焦点”位置
回复 xhu1213 :不是的不是的,在我上文中总结的理论,已经抛弃了焦点的形象化概念,因此意识焦点不会有位置。 我所说的焦点转移不过是状态调整后,我们接收到的反馈结果,根本还是在操作状态。 这就仿佛是在让我们自己选择开启和关闭哪几个感官,选择要获得哪些反馈。
回复 xhu1213 :我自己又糊涂了,写这篇贴子的时候我也不确定,总感觉有些概念还是一团迷雾。
我知道你的意思,其实并不是真的有什么能量形态,而是打破物质形态之后的那种形态的视觉化表现,真相是什么谁也说不清,“焦点”和聚合点都是一种表达方式
其实可以比作电视的频道,不同的频段,有不同的电视台,播放不同的电视节目,聚合点也好,焦点也好,只是一种表征,代表了调整频率的手段而已
为什么要用能量球这种视觉化的表现方式呢?我个人认为是为了统一修士的观察模式,就好比技术标准一样,大家在统一的模式下去探索和发现,有利于知识的拓展,更容易推广普及
而在实践过程当中,我训练的队员,也并不是都能“看见”相同的能量模式,实际上都有区别,这就是不同的观念造成的,也就是不同的技术标准造成了不同的形态
所以有时候制定一些技术标准也是有必要的,有很多信息可以通过这些指标表现出来,比如生过孩子的人,在标准的能量形态下,会在能量球接近肉体腹部的高度出现洞,生了几个孩子就有几个洞,男孩女孩洞的位置会不一样
回复 xhu1213 :吃个饭的功夫,虎哥就发了这么多。没错没错,统一是很有价值的,以前清醒梦界的权威倒了一大片,有些老套的说法也早就被证明是错误的,可惜长久以来没有新的技术标准出现,现在没有更新的技巧出现也是理论缺失的表现。
哈哈,被度娘吞掉的文字我看到了,有些震惊,没想到虎哥背后还有这么大一帮子人,对虎哥的经验更感兴趣了
学以致用,梦这个领域确实有很多有待开发的东西,包括你列举的开发身体潜能等等这些东西,已经在训练的内容里了,不管如何,让人身体健康总是有益无害的
回复 xhu1213 :感谢分享,对您描述的这些十分好奇,期待你们的训练成果
听说九五想找人抬杠啊
我来
“但有些时候,显意识的抬头会让我们在某一刻具备理性思维的能力。我们在普通梦中会因此察觉自我存在形式的异样、发现梦境中与现实规则相抵触的现象,从而知道自己在做梦。”
理性思维是知梦的前提,我认同。但后一句我不认同。
导致知梦的,从来不是梦境与现实的不同----我有过无数次进入与现实完全不同的梦境,变成女孩甚至非人生物,梦境有许多与现实不同的规则。这些现象显然不符合现实世界,但它们能够自洽存在,符合(例如一个魔法世界)的规则,我不会从中惊醒,而是保持着相对正常的思维模式游玩这个梦境。
那么,什么现象会让我惊醒呢,是梦境世界中出现的反逻辑,不自洽,不稳定现象,一旦观测到这一类现象,我就会立刻认识到这是一个梦境,导致强力的知梦控梦。
梦境世界没理由也没必要和现实世界相同,之所以梦境世界被认为虚幻,是因为其缺少稳定性,客观性。观察到这些才能有效的知梦。
感谢大吧主抬杠,就喜欢这样心直口快的。也许潜意识是一个规则聚合体,我赞同是因为不自洽的规则才导致了知梦的可能。另外是我表述不够严谨了,我其实想说的是,知梦后知道自己在做梦,而不是在现实,这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的那种。
有一段回复被度娘吞了,但是我看完了,这个浑水的比喻确实是有问题,会让人陷入混乱。后面用波段的比喻或许更能让人理解。浑水的比喻主要是想说明梦和现实可以不在空间上对立,做梦不是由一个空间进入到另一个空间,是想反驳一些神棍化的思想体系。
95,你把这篇文章分享到清醒梦吧吧!我给你加精呀!
好呀,不太会用新版贴吧的分享功能,我白天去清醒梦吧发一次吧
最后的两个任务,第一个开发潜能有点像梦瑜伽里的技巧。但让梦中感官与身体感官重合这步有点不理解,是出体后故意不起身然后感受那种状态吗。为什么进行这步操作可以开发潜能呢~
第二个任务有点像梦中所有剧情和感官完全消失,进入一种单纯自我意识的“无梦”状态。然后再控制意识主动偏向现实?体会从“无梦”到醒的这个过程?
其实这两个任务本质上是一样的,体会规则的变化。假如说世界的描述是由我们内心规则所决定,那么潜能的出现需要改变我们身体对某些现实规则的认同,而不能光是理性上的。
让梦中感官与身体感官重合这一步,确实类似出体时故意不起身的状态。但判断焦点是否有所偏向肉体,还是要依靠意识状态改变带来的感觉,一种既沉重,又轻盈的双重身体感,以此排除潜意识营造的假象,此时不一定是躺在床上的形式。
第二个任务在操作上确实如你所说,主要是想看看在规则变化发生时,我们身心状态的变化。因为规则的变化需要身体的认同,而不是理性的。观察这些变化,可以让我们熟悉状态切换的套路,直至发展出可复用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