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太玄经修订版第一步,留意幻视。近似于看“梦屏”。
第二步,留意幻听。
第三步,留意幻动。如果不做动作想象,只是体察身体感觉,近似于异步法。先旁观体察,再做两个想象动作。
我的理解,太玄经是一类综合性的方法,虽然并不以直接清醒入梦为目标,但这种类似于无心插柳的方法才导致高成功率。
常见所说的五感,是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五种感觉。除此之外,还有所谓的第六感“直觉”,不属于客观肉体感觉,而是意识上的抽象感觉。还有一种被人忽略却时时存在的感觉:动觉。
按日常生活中最常接受信息刺激来讲,嗅觉和味觉在生活中大多数时间没有新鲜刺激常被忽略,除了闻香臭和吃饭菜的时候。那么,在睡觉的时候,能接受到信息刺激是这些:视觉、听觉、触觉、动觉。
太玄经的三大步骤,前两步对应视觉和听觉,留意幻视、留意幻听。
第三步方,原来的那个方法,我觉得其实是留意的触觉和动觉的。现在改为静态体察,不再主动做动作,也许影响不大。
我原来把第三步理解为“异步法”+“不动魔琴法”的。现在这修定版么,“不动魔琴法”被丢掉了,那么也许可以做成“异步法”+“大挪移”。
这个写的不错,将保留。当然,楼上场神的那几句也会留着。。。不过,不要再用梦屏这个词哦
只是为了与“梦屏”做一下比较,我现在用“梦屏”“出体”这两个词都要加引号,累人啊。
我再补充说一下:前面我说了,在睡觉的时候能接受现实刺激的主要是四觉:
视觉、听觉、触觉、动觉。
问题主要出在触觉和动觉上。这两种感觉都是属于整个身体的,在“六根”上总归为“身”。但是我觉得拆开讲好一些。只讲触觉,那么动觉被忽略了,只讲动觉,那么触觉又被忽略了。
所以,“第三步,留意幻动。”我觉得自己描述得不是很准确,但又找不到合适的词。
“第三步,留意幻身。”怎么样?不错。
昨晚试了一下太玄修订版,感觉很轻松,灵活,两次直接清醒入梦,一次梦中知梦,效率同样很高。
你用这个词汇,我当然就这么回答了啊。就是第二个步骤。我不知道现在怎么说,这个概念有点纠结。其实就是ObservingImages。
嗯,我也和小木屋一样,以为“瞄屏”指的是老太玄里的最后那个步骤呢。不能叫“梦屏”了,确实有些麻烦,简直比不能叫“iPad”了还麻烦。咱们得想个简单准确的名词来替代。。。
第二个步骤是持续的观察和观看啊。
我说的是四组完毕倒头就睡那个阶段,杂念纷飞即要睡着的时刻,间或地瞄一瞄,可以保持显意识,抓住临睡点。这个时候并不要求能看到什么的,只是去执行瞄的动作而已。我即便是看到了小的图案,也不会停留放大的。这样继续下去,很容易直接清醒入梦的,亦会获得强烈出体信号然后出体。
这个步骤我之所以给拿掉了,是因为我觉得它可能是导致失眠的主要罪魁祸首,而且和前面的功法未必协调--其本身就是一种独立的练习方法。与其以瞄屏入睡,还不如多做几组切换呢(我是这样猜测的)。
是狭隘。我也不喜欢这个字。。。但是这个动作该叫做什么呢?
对,因为三个动作都是被动的,所以实施起来毫不费力,很轻松,完全可以在切换中睡去。我昨晚就是这么做的,非常轻松。
是啊!新人的话对于这个临睡点没什么感觉,容易太过执着地去瞄个不停(类似第二个步骤的长时观看),从而导致又清醒了过来。还是直接倒头大睡为好。
或者叫观享黑暗?
去观察停驻并且享受这种黑暗带来的祥和感觉。不要纠结是否看到了什么图案。看够时间,直接切换。
闭上眼睛,安详宁静。只剩自己。忘掉身躯,忘掉呼吸,融入梦里,只剩意识。
为了加深理解,我把这个ObservingImages详细说一下:
观察眼前的空白区域,查找是否存在可辨认出的符号、图像,这些符号或者图像可能是由斑点、漂浮团状物演变而成的。如果没有,则切换到下一个技术。如果有符号或图像出现,则继续保持被动的态势观察出现的符号或图像。这时,图像将会变得愈加逼真,甚至把练习者包入其中。切记不要积极地观察图像的细节,这样做会导致图像变化甚至消失。然后,图像将会变成丰富的全景图。如此将会产生两种可能的结果:1、练习者变成了全景中的一部分,已经处于太玄镜中;2、图像变得十分逼真,这时只需捏鼻下床即可。
解释的好,此条将保留。另请想个简洁明了的名词。木屋的“观享黑暗”算一个备选。
我在公交上睡觉,闭眼看到自己的双腿和边上有个女女走过是神马情况啊?
我在公交上太玄了算什么情况啊?
这次太玄有没有犯帮规第一万八千七百六十一条啊?
注明:本段文字,是从Mike的《SOBT》上引用的。
你这个情况涉及到一个非常非常根本的、有深度的问题。门罗曾经提出过一个叫做MindAwakeBodyAsleep的观点,这个观点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出体界的一个金科玉律。你的体验就是对这个理论的一个颠覆。其中涉及的内容很有意思。可惜我马上要出门开会,没时间深入去讲。等我回来再说。
还有就是铁哥回来的时候记得到我的帖子去指导哦,那样方便我知道哈
1、练习者变成了全景中的一部分,已经处于太玄镜中;
-------这个其实是已经形成梦境了。
2、图像变得十分逼真,这时只需捏鼻下床即可。
-------这个较难把握。
我觉得还是不要暗示新手会在第二个步骤的时候直接清醒入梦为好。只有在你已入太玄境后,通过“观察”这个动作,会观看到梦境,方可直接清醒入梦。
逼真的图像时常出现在我的眼前,但我知道自己还处于清醒状态,还未入太玄境中。
逼真的图像时常出现在我的眼前,但我知道自己还处于清醒状态,还未入太玄境中。
木屋兄,我说一下我的观点,你今后可以自己试一下。这也是我一直以来想说而没有说的,今天正好借此机会。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木屋兄因为第2点“2、图像变得十分逼真,这时只需捏鼻下床即可。-------这个较难把握。”,错失了不少清明梦的机会。
如果图像变得很逼真,此时不管你觉得你有多么清醒,你只需要翻身下床即可,基本上99%成功。正是由于自己的误解,以为自己还是清醒的,没有翻身下床,机会就在几秒钟之内消失。
当然如果实在是不放心的话,可以按照蚂蚁的“抓屏”(请原谅我,我还是要用一下这个词汇)方法,这个方法能给自己一点心理上的安全感,但是成功率不见得有上面的方法高。
这种时机把握失误,措施良机的例子不仅仅局限于“ObservingImages”技术,包括听耳鸣,感受身体异样都有,涉及的细节较多,如果有空我另外开贴详述。
我感觉这方面的问题对修订版太玄经还比较重要,因为修订版的一大特色就是被动(passive),这很好,使我们练习起来轻松自在。但是被动到正确的时机,就应该化被动为主动,中间有一整套技术体系,只有把这个技术体系理清楚,才能完全把握太玄镜。这套技术体系在Mike的《SOBT》中讲的很清楚。
目前,吧里很多人都能够理解太玄镜,掌握太玄镜,但是还不能精通太玄镜(包括我),而接下来,当我们能够把这套技术体系理清楚的时候,就能够精通太玄镜了。
我的废话有点多,看了之后头晕脑胀的人可以将其忽略。
好像有点悖离太玄经的初衷,太玄经是偏向清醒入梦多一点啦,还是偏向梦中知梦多一点,铁哥?
用户,白天放松之后闭眼能够观想出逼真的画面,这个该怎么解释。
上午一直在忙,现在才回复你。
我觉得你所描述的图像很逼真是在已入太玄境的前提之下的。
其实简单易行的太玄经首先是为新人们准备的,所以尽量还是“被动”一些,轻松一些。当经过一段时间练习,通过对太玄境的各方面理解,会慢慢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套路的。
这个“Observingimages”出现的图像一定是确实无疑的看到的图像,不是想象的。如果是这样,木屋兄白天放松也能看到,说明木屋兄比较特殊。
图像逼真,是在太玄镜的标志,不存在以“已在太玄镜”为前提,不在太玄镜,图像不可能逼真。
哇,开个会回来就这么热闹?我觉得木屋白天闭眼状态下能逼真的看到些东西,这基本属于一种观想(Visualization)。艺术家们这方面能力会比普通人强一些。。。这种观想,很显然,是无法抓屏入境的。比它再进一步,应该就是幻觉(Hallucination)了。比如,我发高烧的时候,可以在眼前放电影,内容还可以随着意愿改变。但是这个也无法抓屏入境的。虽然都无法入境,但是这两样东西和睡觉时进入的状态结合在一起,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比如,在半睡半醒状态下观想,慢慢的就和梦境融为一体了,这时候可以抓屏,可以走进去,可以起身,也可以继续观想直到梦境变成全息的环绕。。。这里面的差异很微妙,也会因人而异,可能最终还是得靠练习者自己去体会总结。像小蚂蚁得出的那些结论,诸如梦屏有像,必是梦境,亦或看到梦屏就可以抓屏入梦等等,应该都不是绝对的说法。
嘿嘿。我觉得指导新人的话还是不要让他们知道这个理论为好。
虽说是偶尔在太玄切换的时候可以看到逼真的头像,但也有入境不深的情况,如果太过纠结于此,会打乱步骤,更糟糕的是过于关注而造成过分清醒起来。还不如被动地切换完四组,倒头大睡,等待下次惊醒时候的自然而然的太玄幽境。
还有入睡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浅梦醒来的刹那亦会看到逼真图像,只是时间极短。不妨继续制造恍惚感进入更深的状态,再次醒来的时候就会获得稳定的活动景象。
是啊,我也觉得有时候的眼前景象是幻想而成,而有时候的就是我们所追求的梦境。在我刚获得上床入睡即清醒入梦经验的时候,我一直有点分不清幻想和梦境的区别,就是入睡过程杂念纷飞的时候,有时候突然收神,搞不清刚才自己是不是睡着了,像是幻想了一个故事,又像是真的入梦了。但是现在我对其中的差别比较容易辨识了。就像昨晚入睡的时候,我看到了铁哥在一个满是积水的街道上,沿着别人屋檐下的台阶小心前行。收神或者惊醒刹那,我知道了那是我刚才一个短暂的梦境,因为画面感动作感十足。从而让我自己知道我已在临睡点的起伏之中了,也许只是几秒钟之后,再次显意识复苏的时刻,直接清醒入梦了。
我觉得是你当时眼睛睁开了,看到了现实图像,同时你的意识还留在梦中。